目录
01.赤兔之死
2.绿色生活
3.站在黄花岗公墓门口。
4.他们
5.住在树上
6.你的梦和我的梦,中国的梦
07。我认为管仲
08。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09。转折点
10。镇龙
第一名赤兔之死
赤兔之死,用古代白话写的,是蒋昕捷2001年高考满分的作文,也是最有名的高考满分作文。这篇高考满分的经典作文,立意高,故事新,通篇使用古代白话,当年轰动一时。江苏省高考考生蒋昕捷凭借这篇作文一举成名,考上了南师大。作者以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为素材,编出了赤兔为诚信而死的感人故事,突出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表达了择善只守诚信的志向,用意深远。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古代白话的巧妙运用,能让人读得酣畅淋漓,堪称高考史上最好的满分作文。
屈居第二
绿色生活
绿色人生,一篇文言文,是王云飞2010年写的,当时他还是江苏如皋中学的学生。这篇高考满分的作文是继2001年江苏高考《赤兔之死》之后的又一篇文言文高分作文。你一定不知道这是一个理科生写的。当时阅卷老师查阅这篇骈文的时候,把它当成了“疑问卷”,提交给了专家组。专家组老师吴新江看完整篇文章,只在文章上写了4页的笔记,评价这个学生的时候觉得很惭愧。其中一位专家说,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确实很有修养,直接读古代文献的硕士是没有问题的。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说明这篇高考满分的作文还是挺不错的。
第三名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站在黄花岗公墓门口》是2009年湖北高考考生周海洋写的一篇满分作文。这篇作文以古诗形式写成,被湖北阅卷老师评为2009年高考语文“最佳满分作文”。作文共1080字(含标点符号)。文章开头是170多字的文言文,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下面这首诗一共51行102句,每句7个字。后记约70字,也是文言文的书写格式之一。他也是凭借这篇作文一举成名,最终考上了三峡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很多人称他为“90后极客”。
第四名
他们
《他们》是2008年上海高考唯一一篇满分作文,也是一篇有真情实感、有深度的文章。这篇文章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时尚的包装,但立意很高,描写了作者对农民工子女的观察和关爱,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引起了阅卷老师的内心共鸣,得到了全体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获得了70分满分。高考专家在点评这篇作文时说,这篇作文的高明之处在于视角独特。很多人关注农民工,却很少有人关注他们的子女。作文在客观描写和合理想象中充满真情实感,是高考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第五名
生活在树上
要说高考满分中争议最大的作文,就是这篇《住在树上》,这是2020年浙江高考的作文。这篇作文最早由浙江教学月刊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教学月刊》发布,随后引起无数热议。由于使用了海德格尔、艾雅、树上男爵、达达主义等词语。在这篇作文中,人们的观点明显分为两派:有人认为考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以及对哲学问题的思考令人印象深刻;也有人认为考生刻意卖弄技巧,这样的文笔不值得提倡。他们可以拿高分,但不应该是满分。
第六名
你我之梦,中国之梦
2018年高考满分作文《我的梦想,中国梦》,整篇作文的字体就像一个“印刷体”,让人看着顺眼。再加上考生的文字功底深厚,可以说是文采和书法兼备,被评为当年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七大优秀高考作文之一,是高考中最炙手可热的满分。这篇短文中的考生巧妙地将材料中的梦想与题目中的中国梦结合起来。整篇短文结构清晰,字体优美,自然脱颖而出。
第七名
我看管仲
2020年全国作文卷一以历史故事的形式承载了人物的思想精神,延续了高考“以德育人”的命题思路,很好地体现了“理解与传承文化”的素养。材料要求从齐桓公、管仲和包书中选择一人,写出自己的感受。而这篇《我看管仲》是2020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之一,很好的诠释了我自己对管仲的看法,也是高考最知名的满分作文之一。
第八名
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有为青年”是2021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在这篇作文中,考生对红色基因的内涵,革命先烈和有识之士的事迹,以及我们应该继承的红色基因进行了论述,显示了考生开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这篇文章不仅列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许多革命者和时代楷模,还巧妙地引用了毛泽东的诗歌,阐释了红色基因的内涵,并在叙述中谈到了这一点。内容具体翔实,强化了文章的说服力点。值得一读。
第九名
转折
《转折点》是2003年京考生耿亮写的一篇满分的经典作文。耿亮花了15分钟构思,40分钟写作,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这个“转折”命题。没想到,作为一个理科生,他居然写出了一篇完美的文言文作文,这一切都归功于他平时的积累。老师评作文时,说文言文虽然有一些问题,比如时不时的用词生硬费力,但因为不碍大局,所以没有扣分,以此来表扬他“不畏艰难险阻”。
第十名
珍珑
《镇龙》是2006年福建高考考生写的一篇满分作文。在梅古·边肖看来,这篇作文相当有才华。考生以文言文为叙事载体,通过《桃花源记》的手法,很好地诠释了题目“留一点空白”。作者将历史知识、围棋战术、佛学思想、哲学思维、辩论技巧等巧妙结合,使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成为考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