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侯林宝
2.张永熙
3.马李三
4.刘宝瑞
5.张寿臣
6.马季
7.常包华
08.侯文瑶
9.冯巩
10.姜昆
第一
侯宝林
侯,mainland China相声演员,民盟成员。侯创作和表演的相声,起到了讽刺艺术的作用,提高了相声在艺术中的地位,大部分作品能积极反映现实生活,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侯除了创作和表演了大量著名的相声段子外,还对相声和曲艺的起源、原理、规律和艺术技巧进行了理论研究。曾撰写和合著《相声表演艺术》、《曲艺概论》、《相声溯源》、《戏剧杂谈》、《醉酒》等专著。1993年2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屈居第二
张永熙
张永熙(1923-2015年7月16日),男,原名张保康,艺名“小张马孜”,著名相声演员。由于经常与、常、陶香九等音韵前辈同台演出,他的艺术日趋成熟,逐渐在观众中享有声誉。张永熙善于“学习”。他学习唱歌涉及的范围很广。评弹、弹弦、各种鼓点都在他的相声里重现。他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南方观众的喜爱。他被誉为音韵界的“江南大旗”。以及相声大师后先生,合称“北后南张”。
第三名
马三立
马李三是中国的相声演员。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第五、六、七、九届天津市CPPCC会员。马擅长相声、相声,诠释了相声的精髓:“以说为主,带头调侃”。其相声语言含蓄隽永、平实幽默,创造性地发明了单行李、双行李、单转弯、反转弯等多种组合行李结构模式。表达简洁生动,在马派程式化相声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个性化表演。代表作有《逗你》、《买只猴子》、《十点出发》等。
第四名
刘宝瑞
刘宝瑞(1915-1968年10月6日),北京人,中国第六代相声演员,师从张寿臣。刘宝瑞的相声作品借鉴和吸收了独角戏、评书、电影、戏剧等姊妹艺术的优点,大胆创新创造,形成了声、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尤其是单口相声,被誉为“单口相声大王”。为刘宝瑞新相声的创作、传统相声的挖掘整理、单口相声表演艺术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名
张寿臣
张寿臣(1899年1月29日-1970年7月9日),小名双儿,艺名张玉华(张承润弟子),相声大师,第五代相声艺术之首,说书人,其父张承福,说书人,相声人。十二岁在北京跟焦德海学习。1970年,72岁的张先生在天津病逝。
第六名
马季
马季(1934-2006年12月20日),原名马树怀,天津市宝坻区人,天津市宝坻区黄庄村人。他是一位已故的相声演员和相声大师。在他的相声作品中,《登山英雄赞》、《肖像》、《寻找大叔》等节目影响较大。2006年9月,中国曲艺界牡丹奖授予马季终身成就奖。2006年12月20日,因心脏病复发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第七名
常宝华
常(1930年12月至2018年9月7日),男,满族,天津人,著名相声艺术家,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1年,在相声大师马的指导下,多年来创作了170多首相声、小品和快板,有50多篇文章在全国报刊上发表。徒弟有赵福裕、牛牛、包长春等。2018年9月7日,常在京逝世,享年88岁。
第八名
侯耀文
侯(1948年7月17日-2007年6月23日),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相声作家、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国家一级演员。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党委委员、中国铁路文工团副团长、说唱团团长。1985年成为“中国十大笑星”之一。1993年被美国华美艺术学会授予“国际艺术成就证书”,1996年被文化部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7年6月23日,在北京昌平区玫瑰园别墅家中突发心源性心脏病去世,享年59岁。
第九名
冯巩
冯巩,原名冯明光,1957年12月6日生于天津。祖籍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艺术总监、相声演员、一级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中青年文艺工作者”称号获得者、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第二届主席。
第十名
姜昆
姜昆,男,1950年10月19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烟台。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党员,中国共产党,国家一级演员,相声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1983年,他首次以主持人的身份登上春晚舞台,表演相声《错步》《对口词》而走红。2009年被中国名人报道,纳入中国相声小品人才库。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的光荣称号。2017年7月20日,连任中国音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