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01.白毛女
2.刘胡兰
3.王贵和李祥祥
04.《小黑结婚了》
5.草原之歌
06.洪湖红卫兵
07.红珊瑚
08.姜杰
09.夏虹
10。刘姐
第一
《白毛女》
白毛女源于晋察冀边区的白发尼姑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Xi儿”。她受到旧社会的迫害,顾名思义被称为“白毛女”。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这部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流芳百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特殊时期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屈居第二
《刘胡兰》
歌剧版《刘胡兰》于1948年由战斗剧社集体创作,由冯伟、刘莲池编剧并首演。这出戏是根据真实历史人物的事迹改编的。1954年,中央实验歌剧院重新创作演出,由、毛远、葛广瑞作曲,余村、海啸、鲁肃编剧,郭主演。这部歌剧主要讲述了革命烈士刘胡兰不畏强权英勇就义的故事,在全国受到广泛关注。
第三名
《王贵与李香香》
《王贵与李祥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艺术剧院首演的第一部歌剧。这部歌剧演出后,吸引了无数观众,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受到广泛好评。《王贵与李祥祥》的剧本原型是李继元的同名长诗,基本保留了李继元的情节、立意、用词。音乐以陕北民歌为基础,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表现手法多借鉴西方歌剧的经验,将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音调有机结合。
第四名
《小二黑结婚》
歌剧《小黑结婚了》创作于1952年。1953年1月,由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在北京实验剧院首演,是1956年第一届全国音乐周的演出。它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小二黑和秦晓历经磨难后结婚的故事。剧中的经典唱段《碧水蓝天》是凯尔先生根据地方戏曲武安平调的精华旋律创作的歌剧。当时轰动一时,至今仍广为流传。
第五名
《草原之歌》
中央歌剧院早期代表作之一的歌剧《草原之歌》于1955年在北京首演。《草原之歌》是建国后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的大型歌剧。音乐以高雅的藏族民歌、民谣为基础,适当吸收了汉族民歌、戏曲音乐的一些素材,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当时成功借鉴西方歌剧创作经验的代表作。
第六名
《洪湖赤卫队》
歌剧《洪湖红卫兵》讲述了发生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夏天的湖北洪湖的故事。地方革命武装洪湖赤卫队在韩英、刘闯的领导下,利用湖区巧妙地对付敌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洪湖红卫兵》初版于1958年。1959年10月,该剧作为对湖北省国庆10周年的献礼,首次在北京上演,一炮而红。从此,它成为中国民族歌剧的瑰宝。党和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董、贺龙、陈毅等都曾欣赏过该剧的精彩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
第七名
《红珊瑚》
《红珊瑚》是1961年上映的一部中国戏曲电影,由执导,、季等主演。《红珊瑚》讲述了渔夫七奶奶为了讨好国民党军官窦司令,把渔夫女儿租给窦司令做妾的故事。途中,山梅跳进海里,逃到了一个岛上。她遇到了解放军的王永刚和疑似情人的阿清,并被解救。该剧选曲《珊瑚颂》《红光颂》《海风伤恶人》脍炙人口,至今仍广受喜爱。这部剧虽然以浙江台州为背景,但是完全采用了河南民歌的元素。
第八名
《江姐》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把小说《红岩》中关于江姐的故事搬上了歌剧舞台,也就是歌剧《江姐》。该剧以四川民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并广泛借鉴了川剧、吴剧、越剧、杭帮戏、扬琴戏、四川戏、京剧的参与和技法。它不仅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而且具有优美流畅的演唱段落,深刻地刻画了英雄人物的形象。
第九名
《红霞》
《夏虹》是一部四幕歌剧,由韩石编剧,张锐作曲。它讲述了夏虹为掩护红军北上抗日而英勇牺牲的故事。这部歌剧音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对女主角夏虹的刻画上,除了运用在朗诵中,与语言紧密结合,准确而深刻地刻画了反面人物形象。围绕这一事件,夏虹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心态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第十名
《刘三姐》
国剧《刘三姐》是在丰富多彩的戏剧、音乐剧、电影和有关刘三姐的民间传说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它讲述了关于刘三姐的感人民间传说,展示了她的美丽、善良、正直、勇气和歌唱才华,歌颂了以刘三姐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